睡眠中學習禪定2 靜坐的意義 靜坐是培福培慧的最好辦法 練好雙盤腿的鍛煉方法 如何解決打坐中的腰酸腿痛問題

來源: 網絡轉載  睡眠中學習禪定

睡眠中學習禪定 - 靜坐的意義 靜坐是培福培慧的最好辦法
睡眠中學習禪定 – 靜坐的意義 靜坐是培福培慧的最好辦法

睡眠中學習禪定 – 靜坐的意義 靜坐是培福培慧的最好辦法

靜坐是培福培慧的最好辦法,通過靜坐的一級級的階梯修習,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增長智慧,使身心強健,對人生與宇宙能夠正確地認識。

  靜坐,通過「人體核聚變」,可以大大提高生命的質量。我們每天都在消耗能量,而現代人的苦惱之一就是精力不濟,為什麼呢?因為入不敷出。有人大談能吃苦,但就是不肯靜坐,白白錯過了使自己的人生產生昇華的機會。

  如果想得福氣智慧的人,認真修習靜坐,久而久之必然智慧朗發,福運當前。

  假使學習靜坐,精神凝斂,則心境日趨愉快,就足以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,最後必然能降服病魔,轉弱為強。靜坐使腦神經思維靜止,則又是一種最佳的休息。若是能每天練習靜坐,就可以更認識自己、更自信。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價值,對生活會有不可思議的助益。換句話說,靜坐是你與內在的自己交朋友,使你最終走向完美。逐漸地,當你更能掌握內在心靈的世界,你的生命已在潛移默化的開展,漸次綻放光明。

  靜坐並不是宗教行為,它是一門有數千年歷史以上的心靈科學。對初學者,一百天為期,如果能嚴格每天定時定量靜坐,決無沒有收益的道理。人們不是讓自己束縛於外在的有限事物,可以透過靜坐,探索自己內在的無限寶藏,讓心靈擴展、包容萬物。

  儒家有說:「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: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」慮而後能得。」佛家有說:「由戒生定,由定發慧,」其義大致相同。

  靜坐風行美國

  (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七日專電)最新一期的《時代雜誌》封面故事報導,美國各地的學校、醫院、律師事務所、政府機構、公司行號和監獄開靜坐班的越來越多,簡直到了「很難躲避靜坐」的地步。

  八月四日這一期的時代指出,機場裡面祈禱教堂、網絡亭旁邊,會有「標誌清楚」的靜坐室。西點軍校開設了靜坐的課程,哈佛法學季刊2002年春季號曾經討論靜坐,湖人隊教練傑克遜(Phil Jackson)在換衣間理和隊員們討論的話題也不離靜坐。

  報導說,愛荷華州美田市 (Fairfield)馬哈瑞喜大學 ( Maharishi U.)大中小學系統,科羅拉多州落磯山裡面的香巴拉 (Shambala)中心,和紐約州卡茨吉爾區(Catskills)的旅社,到處可見靜坐或閉關訓練,後者本來稱為「波希特帶」(Borscht Belt),現在改稱為「佛法帶」 (Buddhist Belt)。

  而參與靜坐的名人也越來越多,包括高迪霍恩(Goldie Hawn)、香耐兒吐溫(Shania Twain)、希哲葛藍姆(Heather Graham)、李查吉爾(Richard Gere)和高爾(AlGore)–如果你還把這位差點當上美國總統的前副總統算做名人的話,

  美國人對靜坐產生興趣,有醫學的原因,也有文化上的原因。它說,越來越多醫師推薦靜坐,當作防止、延緩或至少能夠控制長期性疾病如心臟病、愛滋病、癌症和不孕症等等病痛的方法。憂鬱症、過動兒症(hyperactivity)和注意力短缺症(attention-deficit disorder (ADD))等心理疾病也可運用靜坐平衡過來。

  醫師們融合東方神秘主義和西方科學,並不是為了迎合時尚,認為這玩意兒很「酷」,而是因為科學研究開始顯示靜坐確實有效,特別是針對壓力引起的症狀。

  報導引述「毀滅性的情緒」(DestructiveEmotions)一書的作者柯爾曼(Daniel Coleman)說,過去三十年來,有關靜坐的研究已經告訴我們,靜坐作為抗壓或降壓的解方十分有效,新的研究更令人振奮:靜坐可以訓練我們的心靈,改變我們的腦部結構。「毀滅性的情緒」記錄達賴喇嘛和腦神經學家之間的對話。

  最精密的顯像技術,說明了靜坐的確可以「重新調整」腦部,例如,可以改變讓血液升溫的「交通堵塞點」,疏通腦部的血液循環。再說,和動手術比起來,坐在墊子上便宜多了,報導指出。

  美國人向來有簡化高深學問的本領,靜坐被他們「去除神秘性」,並且「街頭化」之後,濃縮為佛教哲學裡面的一點:每天安靜做十分鐘到四十分鐘,專注於呼吸或一個字或一個形象,你就可以訓練自己,把精神集中於當下這一刻,忘卻過去與未來,完全接受超現實,從而超越它。

  打坐進入「深境」,不但身體會產生微妙變化,腦部亦然。創立「身心醫學中心」的哈佛醫學教授本森(Herbert Benson)在一九六七年就測出,人在靜坐的時候,消耗的氧氣比平時少17%,每分鐘心跳數目減少3次,theta腦波會增加。Theta腦波在四到八赫之間,是入睡前出現的腦波。靜坐者不會真正睡著,卻能保持警覺。

  本森後來出了一本暢銷書,叫做「放鬆療法」(The Relaxation Response),該書說,靜坐者會迴避「對抗或逃避」的反應模式,此一模式是由緊張所導致,靜坐者能夠達到更沉靜、更快樂的境界。他說,他只是把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使用的降壓技巧,從現代生物學的觀點提出解釋。此一學說,經過幾位教授的確證,包括威斯康新大學的戴維森(Richard Davidson)。戴維森說,經過靜坐訓練,腦部反應從「對抗或逃避」轉為「接受現實」,反而更能增進一個人的滿足感。

  研究顯示,靜坐不但能夠降低血壓,還能強化免疫系統,百分之六十美國人看醫師都是因為「壓力引起」的症狀,這種研究實不足奇,靜坐有時候還能夠取代「威而剛」的效用,也不足奇。

  靜坐的「實用」性既然受到科學的左證,加上名人如希拉蕊柯林頓等的推波助瀾(高爾夫婦就是受她影響變為「信徒」),難怪時代說一千萬美國成年人「經常」打坐–比十年前多了一倍,打坐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風尚。

  西醫看靜坐

  當靜坐達到入靜狀態時,不僅能主觀上感受到那些極其舒適的心理效應,身體上也會出現許多客觀的變化,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。這些客觀變化表現在全身各個系統。對這方面的研究,是從50年代開始的。大量研究已證實了入靜的生理效應,這裡作一簡介:

  一、神經系統:當練功人進到入靜狀態時,腦電圖發生顯著變化,與睡眠安靜狀態完全不同;大腦皮層主動性抑制增強與擴散,進一步可使感知覺發生改變;調節內髒活動的植物神經系統發生改變,表現為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,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,受其支配的內臟功能發生改變,例如淚腺分泌增多,口腔稀薄唾液增多等。

  二、循環系統:在入靜狀態下,可以見到心率減慢,血壓多降低,週身微循環改善;心臟收縮時間間期發生有益的變化,心電圖T波幅度增高。實驗證明,靜坐入靜對腦血流量有雙向調節作用,即腦血流不足之增加,偏高之降低,恢復到正常範圍。對入靜狀態下意守不同部位的多導血流同步定量觀察(包括每搏輸出量、腦血流量、上肢和下肢血流量),發現通過意守可直接影響血液循環,完成血流量的再分配。

  三、呼吸系統:入靜狀態下,呼吸逐漸變得柔和、細緩、均勻、深長,呼吸頻率變慢;肺活量增大,使氧氣的更新率提高,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,氣體交換率增加。

  四、消化系統:入靜後,胃腸活動增強,胃電增加,消化吸收能力增強,腸鳴作響,排氣增多;膽汁分泌活動增強。

  五、內分泌系統:入靜狀態下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。可使血漿核甘酸水平發生變化,CAMP/CGMP比值趨向正常,為靜坐的「平秘陰陽」作用提供了依據;可糾正性激素的異常,為靜坐「培精練氣」、「培本補腎」作用提供了佐證。

  六、免疫系統:入靜後嗜酸性白細胞增加,白細胞吞嗜功能增高,唾液中的SIGA和溶菌酶明顯增高,機體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能力增強,說明靜坐鍛煉可提高人體的抗病免疫能力。

  此外還發現,入靜狀態中人體的基礎代謝率降低,氧耗量減少等。

  總之,在入靜狀態下,各系統的指標都相應地出現了有益的改變。鍛煉從開始到入靜的過程中,首先是從心理調整啟動變化的,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,神經系統功能向著同步協調的方向發展,進一步通過神經及神經內分泌途徑作用於全身,引起全身各系統功能活動向著健康協調的方向發展。

  這是一個從心理到生理,從精神到形體,從局部到全身的變化過程。

  靜坐須知

  (一)時間

 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,其次是在夜靜時,一則不妨礙日常生活,二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,易為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。因此早晚人聲寂靜的時候是比較適宜,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,靜坐功夫純熟後,對自己意志就會有極大的操縱力,雖在熱鬧如劇場中,亦能凝洋默坐.不被外境所擾。

  每日抽出些時間,靜坐兩次,每次由十分鐘增至二十分鐘,再由二十分鐘加到三十分鐘,若能經常坐半小時,三個月後,必見功效。

  初學靜坐好比嚼淡饅頭一樣,是感不到趣味的,只有耐心去坐,耐之又耐,忍之又忍,不管功效的遲速,漸漸地功夫熟練以後,自然會感到其味無窮。

  學靜坐是要下決心的,守牢一個恆字,寒署無間地做去,不論男女老幼是決定可以成功的。初學的人往往有始無終,或求速效(功效不是求得的,是自然來的),坐了幾天不見功效,就放棄不去坐了,這樣的人做什麼事都是不會有成就的,何況是修習定力的切身要事呢?

  現在為初學的設一方便,凡發心學習靜坐的,可先定一百天為期,在這一百天內,每天刻板地準時地在早晚二次去坐,不管有效無效,定要坐滿一百天,倘坐滿一百天之後仍然沒有功效,那就不用再坐。事實上,一個人能下決心去坐滿一百天,可以保證他在精神肉體兩方面是決定有收穫的,日子一久,真滋味出來了,那時叫他不坐也不肯放手了。這決不是空言騙人,問題是只是怕人們沒有決心去做。

  初學靜坐時,每次以一刻鐘至半小時為度,漸增至一小時。通常能靜坐一小時,就能收到功效,倘能久坐那就更好。

  (二)姿勢

  左手放在右手上,手掌心向上迭安於小腿上。

  將身前後搖動數次,使各部分血液流暢。

  從鼻孔徐徐吸入清氣,用口吐出濁氣,空氣由鼻吸入,想氣息從全身毛孔出入,至三五七次,然後閉口,唇齒相著,舌抵上顎,這樣可以調攝細脈。

  頭須自然正直,忌僵硬。挺起胸膊,端身正坐,身不彎曲,也不高聳,頭不低垂,也不昂仰,脊骨要直,總之,不可東倒西歪,身坐不正,氣血不通,氣血不通以至心難入定。

  閉眼,合唇,舌抵上顎,鼻正對肚臍。

  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,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,以免妨礙血液流行。

 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,不用亦可,腎囊勿使壓住,褲帶襪帶領扣之類都要解松,以寬適不脫落為宜。天氣寒冷時腿以下蓋上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。

  (三)身體

  坐時空氣要流暢,但不要受涼,尤其是後腦,膝蓋,脊樑骨。

  靜坐之處不可過光,過亮心易浮動,也不可過於暗,過暗心易昏沉。

  不可以坐代睡。疲極要休息,久坐有術之人,可以座代睡。

  食不可過飽,過飽百脈不通,也不可過饑,過饑精神不振。

  身體覺冷,用毛巾被等蓋之,若有出汗以乾毛巾擦,用濕毛巾擦容易受涼。

  第一次坐最好在上午大便之後,因大便後氣虛加強,靜坐可以大補元氣。第二次坐可在下午沐浴之後,以洗澡後氣血暢通,靜坐加速血液運行。

  (四)心情

  靜坐前後,切勿發脾氣,若坐前而動肝火,於靜坐時難以入定。若在靜坐後生煩惱,由於氣息仍在細脈中運行,尚未散至粗脈,會引致血液突然沸騰,致人感覺煩燥不安,胸部似有物件梗塞,此種情形,有時會延續數日不散,故不可不注意。

  要將萬緣放下,行動從容安詳,不可粗獷。

  全身舒松,形靜如眠,調息柔和自然,意守丹田宜清淡,似守非守,若有若無,心情舒暢。怡然自得,精神愉快,神態從容自若,斷滅一切雜念,達到靜水無風,秋月無雲,清徹洞明,恬淡虛無的境界。

  坐時不免有外界音響入耳,這時應勿起厭煩心,勿去分別它,不去理睬它,聽如不聽見,這是最妙的對治方法。

  學習靜坐的人平日對於怨恨、嫉妒、忿怒、懊悔、悲哀、憂慮等等,要盡量放下,這些念頭能障礙靜功的進步。

  (五)環境

  最好選擇通風、明亮、安靜、乾燥的地方。

  初學者最好在室內坐較佳,等到到妄念較少的狀態,才能到大自然的環境靜坐。進階者,除了室內靜坐外,可到室外靜坐,特別是到郊外或山上空氣新鮮的地方靜坐,可將肺部深處的濁氣排出。

  靜坐若無清閒幽靜之處,於嘈雜的地方用功,也並非不可以,不過須要置心一處,不可隨境所轉。又須注意,面對喧鬧聲音,切勿生討厭心,或生恐懼之念,或想辦法躲避,須知此心一生,便是隨境所轉,仍是分別妄想,應將一切聲音置之不理,一心照顧功夫,如是練習日久,則鬧處一樣可以入定,此時定與聲音兩不妨礙。不過,功夫未曾用到純熟,不易瞭解箇中奧妙,比如三人屋內款款深談,對房外大炮聲恍若不聞,如俗語說:「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」因「心不在焉,」此也如是,以心繫念一處,外聲不能擾亂,古德有說:「十字路口,正好打坐,」即是這個意思。

  (六)結束

  坐畢出定,將起時,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,須放數次,倘不做這種觀想,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,這點不可忽略。氣放出後,可搖動身體,屈伸兩臂。

  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,使手掌發熱,搓兩眼,然後放足,緩緩起立。否則氣息不調,容易致病。

  全身按摩,兩腿,膝蓋,腰部,脊樑,胸部,兩臂,後腦,臉部,頭頂,再加浴面,猶如洗臉樣式,功用可以醒腦,降血壓,少皺紋。

  盤坐姿勢

  (一) 雙跏趺坐

  也名結跏趺坐,兩種方法:

  一、是將右腳放在左腳上,再將左腳放在右腳上,名如意吉祥坐。

  二、反之,名不動金剛坐,如此姿勢,自然端直,不致前後左右搖擺。假使初學靜坐,或年事已高,難以倣傚,那就不必勉強,可改用半跏趺坐。

  (二)單跏趺坐

  也名單盤膝坐,也有兩種方法:

  一、是只將左腿置於右腿上,不需再將右腿置於左腿上,為如意坐。

  二、反之為金剛坐。此兩種坐法,較雙盤有缺點,因左右膝蓋會落空,身易左右傾斜。

  盤腿可以減短血液通道,其心容易入定。四肢縮心必寧,四肢舒心必散。

  雙盤功夫

  金剛坐-是右腳在上,此姿勢會使你產生金剛怒目的威攝力,故稱為金剛坐,其實是這種坐姿跟你的右腎功能的發動有關係。我們身體有兩個腎臟──左腎臟、右命門,人只用一個腎臟也可以活命,如果你右邊腎臟壞了,或者割掉了,那生命雖在但氣會衰弱。命門是生命之門,跟氣有關;去掉左邊腎臟還沒關係,它只是進行腎的重吸收功用而已,著重吸收營養成分,跟氣沒有直接的關係。因為用金剛坐的話會刺激到右腎,腎臟腺素分泌會比較旺盛,這跟情緒及身體生化控制很有關係。若用金剛坐的話,腺體分泌旺盛,你這個人的意志力會比較堅強,所以叫做金剛坐。

  左腳放在上面盤起來時,初學者盡量放靠近大腿近鼠蹊部位,且腳踝正面解溪穴處不能懸空,為什麼?因為解溪穴懸空久的話會疼痛,初學的話無氣感,當然這裡會痛,痛得好像腳彎處要分家一樣,能熬過30、40分鐘就不會痛,所以要避免不痛,就不要讓它懸空,把腳板靠大腿裡面一點,這就是簡單的如意坐。

  如果是有打坐經驗的人的話就要把左腳板放出來外面一點,那味道就不一樣了,這就是雙盤,也就是標準的跏趺坐。

  左腳放好後,再把右腿盤起來,這雙腳能盤得很緊,力道就很強,逼得足三陰脈會發動氣機,足三陰脈都走內臟-脾、腎、肝這三個脈。足三陽脈是膀胱、胃、膽等三,氣是由頭走入腳端的。

  你也許會說:我已經是很痛了,怎麼能夠再擺往外擺出來一點呢?靜坐有經驗的人,用哪一個姿勢,擺什麼樣子,都會有不同的感受,要去體會一下。簡單講:如意坐是左腳在上,把正定手印擺出來,如果那一天覺得這個姿勢不好,沒關係,換個腳,右腳在上就是金剛坐。金剛坐一盤,右腿在用力,間接的氣就被逼到右腎,右腎為什麼叫金剛?哦!原來金剛坐是會刺激右腎臟氣源。剛開始學的人,如果你這樣做的話,右腎會比較容易打通,這就是金剛坐的好處。

  真氣,在瑜伽的術語中經常叫能量,也叫普那那,它的的起源有三個部位:一是丹田(瑜伽之腹輪也),二是腎臟(瑜伽之脊根輪也),三是會陰穴(瑜伽之海底輪也。前陰跟後陰的中間點)。

  跏趺坐,俗稱雙盤-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腳抬上來,腳盡量往內擺,能夠緊密最好,盡量不要有空隙。有的老師要求很嚴格,兩腳膝蓋盤後的寬度不能夠超出你的肩膀寬度。當然我們也不必這麼要求,如果你這樣做不到,就換一個看看,金剛坐後再把左腳抬起來。這兩個腳一上一下不同的坐法,會影響左腎、右腎的氣感,自己去體會有無氣感的不同。

  剛開始學的人腳很硬很痛,那是代表老化,所謂「人老先老腿」。所以要多用功,多磨練!先用單盤再改用雙盤。痛時用心法去觀你身體會覺痛的是誰,被你觀的會痛的又是誰,那你才知道我們有兩個心,兩個心是修行最起碼的境界。

  剛開始可以用單盤,左右腳輪換,去體會那個痛,看電視、聊天時都要學盤腿,從10分鐘,20、30 分鐘一直加,到了兩個月後就慢慢可以雙盤了。

  在靜坐中氣(能量)的流行是這樣的:跏趺坐下盤氣較旺,若用單盤氣會往上盤走。所以雙盤能夠慢慢熬30、60、100、120分鐘的話,以後基礎夠了,學什麼都比較快。下盤結跏趺坐,上盤結手印,如此下盤氣更旺。如果雙盤改單盤後,手印不變,上盤與手印的氣就會旺一點。打坐時腳、手姿勢的不同,會影響到整個身體氣的分佈的。

  初學靜坐,腳、腿、腰部會痛。此痛來自於三個方面,一為打坐姿勢的不習慣,雙腳雙腿擠壓造成疼痛,如腳掌、小腿關節連接處、膝蓋處;另外,腰部在靜坐中要求端正矗直,與平常的狀態有異,加之腎氣的能量比較虧虛的人,容易腰痛。二為能量發動,經過以前舊傷(宿疾)處,引發治療的功效的反應而造成的疼痛;三為能量發動非常強旺,要通過主要穴道時不易通過之故,更會引起劇烈的疼痛。

  這三方面的疼痛是依此次第進行著,第一層次的疼痛多發生在初學打坐者身上,要能忍耐多坐就可以克服的;第二層次的疼痛是能量已開始發動,已有能量循經絡氣脈行走,通過以前受傷的宿疾,因氣要通時在修復中,故會引發疼痛;第三層次是最難通過的環跳穴(膽經、膀胱經),若此處能通過的人,一般而言,就能用雙盤久坐,也就較容易進入三禪以上的層次。

  能量的基礎在下三輪:海底輪、脊根輪、腹輪。它們是能量的基地與發源,相當於道家所謂的「精」的能量中心;其他的四個輪量中心是能量的發揮與運用的中心。它們之間是體與用的關係。心輪、喉輪相當於道家所說的「氣」的能量中心;眉心輪與頂輪相當於道家說的「神」的能量中心

  練習爆發功力的雙盤功夫可以清除精中濁火,去濕氣,可以大幅度的刺激精脈,煉化成爆發功力,能夠達到許多不可思意現象。

  練習45分鐘後,兩腿就變成又麻又涼了,而且發紫;過了兩個點後,兩腳開始發紅,全身升溫;到了三個小時後,體溫倒變成涼的了,而且有一股力量在腰間湧動,那時候簡直有一萬條理由要解開雙盤,可是火候不到是不可以放開的,必須把腿盤出血點子。經過多次的訓練,這些血點子會變得癢癢的,並且變紅,有少許黃水滲出,這是精中濁火、濕氣在往外拱,這時不能動,更不能撓,得忍著。因為火候還是不到,等兩腿表皮略有輕微潰爛時,火候正好,一定要用新鮮溫熱的豆腐渣將兩腿完全箍住,約兩寸厚,待豆腐渣涼透後除去。經過幾次後精中濁火、濕氣排淨了,腿自然就好了,而且全身皮膚會有個變化。總而言之說起來簡單,等做起來就知到是如何的了。

  體驗與反應

  初學靜坐,兩腿會覺麻木酸痛,雜念也難以收攝,應忍受著繼續坐下去,習坐日久,酸痛便會消失,妄想也可控制。

  若兩腿麻木不能忍時:可以將腿上下交換,如再無法忍耐,可伸直數分鐘等麻木消失後,再重新盤腿坐。盤坐兩腿麻痺,則有三種原因:

  一:因人生來骨骼柔軟,開始便能單盤或跏趺坐,

  二:要經三五個月或一年,始能單盤或雙盤,此是血氣衝過骨節所致。

  三:有些人坐雖經數年,仍舊無法單盤與雙坐,這是氣血不通所致,一旦氣血忽然暢通,立刻坐一小時亦不覺麻木,所謂:氣血通則不痛!不通則痛。

  雙腿盤坐,約五分鐘,身心便能寧靜穩結,如坐四十五分鐘,或二小時,身心反而舒暢,此時下座,精神奕奕,如吃靈丹,快感難以形容。

  不靜坐沒有覺得念頭多,一靜坐反而覺得念頭多起來,這是因為平時心亂,看不見念頭在亂動,等到心裡稍微靜下來後,就看見念頭在動了。

  靜坐有功夫時,身體會發生不尋常的變化,不知內情的人,往往會說是走火入魔了,其實不盡然。

  入靜後經常出現的主觀感受有:頭腦清醒、情緒穩定、心情舒暢、精神安定、全身或某些部位出現溫熱、清涼、肌肉跳動、輕浮、重墜、鬆弛、緊縮、熱氣感、電流通過感、皮膚有蟻爬感,麻軟舒適等感覺;尤其是頭頂心百會穴、雙手心勞宮穴、雙足心湧泉穴會出現熱、麻、跳動感。同時,外腎亦因精氣充沛而產生勃舉現象。

  也有的感到整個身體或某些部位變大、變小或感覺不到存在,有時出現全身如一片白雲冉冉向上升飄。僅有一絲呼吸出入;或眼前有亮光或各種顏色,方向、位置或時間觀念不清等等。

  全身輕安自在,酥綿快樂,如沐溫泉之浴。

  古人對此早有觀察,總結為兩個八觸,即「十六觸」景象,袁鞏在《靜坐要訣》中指出:功中有十六種觸景,即一動、二癢、三涼、四暖、五輕、六重、七澀、八滑。復有八觸:一扞、二猗、三冷、四熱、五浮、六沉、七堅、八軟。上述主觀感覺的出現均屬正常現象。

  口內:坐時舌抵上顎,坐到相當時候,口中唾液源源而來,可緩緩嚥下,這是因身中團聚的熱力促進腺分泌的緣故。古人稱口水為「玉體仙醬」,道家稱為「玉液還丹」,或「長生藥酒」或「煉津成精」等,其功用可以灌溉五臟六腑,促進消化不良,增長脾胃,鎮定神經。

  腹部:心念注意丹田日久,腹部會充實,下腹膨而堅,非常適意。

  腹中略覺轉動,腹有鳴聲,時有瀉肚現象,每月一至兩次,或經一至兩年始能停止。覺有一股真氣,每從放谷氣時,將腹內鬱積逼出,請勿恐懼,此是將多年累積的濕熱瀉出來。有時水瀉一日多次,如果身體有力,腹部並不難受,這是將你體內的污垢、穢氣從大便排掉,這是好事,不要擔心。

  骨骼:全身骨節鬆軟,神清氣爽,令人獲得健康快樂無窮佳趣。

  身體:有時發生身體震動搖擺,指手畫腳等情形,這是正在疏通氣血結滯不通所致,這是由內臟氣機發動反映到外部的現象,是不足驚異的。

  或覺某部分痛養,重如泰山,輕若鵝毛。或覺身大丈許,小如拳石,或覺身體升高,如騰雲駕霧。或覺下沉,如降落深淵等種種變化,不一而足。若遇此種現像,切勿驚怕,此乃靜坐之功效。

  由於氣血走動,身理會發生變化,血氣猶如車輛,脈管好似道路,若車輛有力,可將道路阻礙衝去,以是靜坐若久,血氣充沛,會將脈絡打通,上下通行無阻。有時四肢及週身常覺肉跳,這些都是內臟氣機發動的反映,

  景象:

  坐到極靜的時候,有時會出現種種幻境,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,不去理會,不會追求,幻境自然會消失的。

練好雙盤腿的鍛煉方法

盤腿,是練習靜坐的最基本的功夫。盤腿質量的好與壞,直接影響靜坐入靜程度的深淺,這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。很多初學者對此都摸不著門路,給練習靜坐帶來了很大的困難,為了更好的練好靜坐,現就如何的練好盤腿及鍛煉方法闡述如下:

  一、單盤

  (一)、單盤:傳統叫金剛、或如意坐

  初學打坐的人,一定要從單盤(如意坐、金剛坐)開始練起。打坐是由疼痛開始的,原因就是練習者的下肢關節的韌帶過於緊張所致,影響了打坐的效果。在練習中應當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,逐步的進行下肢關節的鍛煉,這個階段的練習,練習者要堅持住。其鍛煉方法如下:

  (1)、壓膝

  在打坐中,對盤坐影響最大的是髖關節的靈活性,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鬆緊,對於髖關節鬆緊的練習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壓膝。具體操作如下:

  練習者端身正坐於墊上,兩腿相盤於身前,兩足相抵,盡量收至會陰前;然後用兩手心略微用力按壓膝關節部位,一壓一鬆有節奏地進行施壓,由輕到重,直到兩膝關節部位貼到墊子為好。繼而,身體前傾,用兩手握住足尖,以肘部壓膝關節,同時全身向前下壓直至前額部接近足尖為好。

  (2)、俯身(靈龜式)

  習練者經過上述的鍛煉以後,下肢的關節已經比較靈活了。但這時進行盤坐還有不足,因此,還應盡一步的練習。練習者端身正坐於墊上,進行自然的盤腿:左足跟緊抵會陰,右足跟緊貼左小腿外側,然後,兩手放於身體的兩側,手心向後,身體向前俯壓,作叩拜狀。以額部向前下壓貼墊為標準。作時兩手仍然放在身體兩側,手心向上。(注意兩足應互相交換練習)

  (3)單盤練習

  經過上述的鍛煉,練習者的下肢關節已經初步的具備了單盤打坐的基礎。但是,要想練好單盤打坐,還要進行單盤練習,在打坐時,還應本著左右同進的原則:在練習時,先用左腿在上,靜坐30分鐘,再換另一條腿在上坐30分鐘。也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:先以半小時為度,繼而四十分鐘,乃至一小時,或更長時間。最好在每次練習中先左而後右,或先右而後左,因人習俗而作。

  二、雙 盤

  (1)過渡練習:

  1、單盤練習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後,就要進行雙盤的練習。雙盤是由單盤過渡而來,在過渡中應採用如下的做法:

  練習者端身正坐在墊上,先以左腿在下,右腿再上的原則,把右腿放在左大腿上。注意放時要把腳盡量的放在膝關節的位子上,這時右腿的膝關節可能是翹起的,練習者可用右手按住右腿的膝關節處,逐漸的施加壓力,直到右腿膝關節貼到左腳上為好,左右練習相反。

  2、上述的標準達到以後,繼而進行過渡位子的練習。在原有的基礎上,逐步的把腳向體外移動,即由原來的腳壓在膝關節的位子變成踝關節壓在膝關節上;然後用手按住膝關節進行按壓,使膝關節貼到腿上為好。左右練習相同,方向相反。

  經過上述的練習以後,練習者已經初步的具備了打坐的能力。因此,在練習打坐的時候,應先以單盤為上座主要的練習方法,要盡可能的加長靜坐的時間。在靜坐是要注意左右腿的同時練習,不可偏頗一側。否則,對練習雙盤不利。

  (2)雙盤練習:

  經過上述的鍛煉,練習者的下肢關節已經初步的具備了雙盤的基礎。但是,要想練好雙盤打坐,還要進行雙盤練習,在練習時,也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。先以半小時為度,繼而四十分鐘,乃至一小時,或更長時間。在坐時,還應本著左右同進的原則。最好在每次練習中先左而後右,或先右而後左,因人習俗而行。

如何解決打坐中的腰酸腿痛問題

觀息無常,久則無貪、無憂;著意聞薰,思惟、修學,定能趣向解脫。約現實利益說:身體健康,心境寧靜,思想靈明,氣質調柔,從和平中涵養德性、德行,利樂自他。

  習靜坐,必需具有耐性、恆心和毅力,才能有成。

  體態姿勢(調身)

  靜坐時首先要調整好坐姿,一般可以做到雙盤的盡量雙盤,做不到的,也可單盤、散盤。也可坐在凳子上,但要坐在凳子的前三分之一處,會陰穴(小便與肛門兩陰之間)不可壓在凳子下面。因會陰穴處於足三陰、足三陽及任督兩脈的交通要道,此穴一堵,八脈皆不通,故一定要注意此穴的重要。

  但是,在能雙盤的情況下盡量要雙盤打坐。過去有一「鬼逼」禪師的典故:一出家人在外出回寺的路上正遇下雨,在橋下避雨時雙盤打坐,此時他天耳聽到有兩個小鬼路過,看見此處有一座金塔,就說:「這裡有一座金塔,咱們拜這個金塔吧」。這出家人坐了一會腿酸了,就改成了單盤,此時又聽見兩個小鬼說:「剛才還是金塔,怎麼這會兒又變成銀塔了?銀塔咱也拜。」又過了一會兒,出家人腿痛了,又改成了散盤,又聽見兩個小鬼說:「怎麼這會兒銀塔又變成銅塔了?銅塔咱也拜吧。」又過了一會兒,出家人腿麻了,乾脆把腿伸開了。此時又聽見兩個小鬼說,這原來是個泥巴塔,騙咱們拜了半天,打它。」出家人聽見小鬼要打他,嚇得爬起來就跑。從此以後打坐時再也不敢亂動了,一直保持著雙盤的姿勢。後起法號「鬼逼禪師」。這個典故可以說明,各種不同的盤坐姿勢有著不同的埸能和效果。

  年歲較大的也可以散盤或坐凳子(坐凳子時要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處,不可壓住會陰穴),無論盤坐或坐凳,都必須注意姿勢端直,脊柱正直,身體不傾不斜,不可依柱靠背,這是至關重要的姿態。人們多愛享受,所以平時坐沙發,靠椅子,使脊柱多處彎曲,肌肉拉緊,緊而不通,長時間牽拉使肌肉內產生條索狀硬條。通過看光功能或天眼的觀察,脊椎因堵塞不通時,人體內運行的氣流和能量就會從此處外溢,使身體受損。其原理如同水渠,某處堵塞,水流受阻則會憋漲而潰口外流,下游流量則會明顯減少。人體的神經由大腦通向脊柱,由脊柱兩旁外伸,脊椎不通則壓迫神經、脈輪和內臟。另外,脊柱是督脈的循行路線,督脈又是陽脈之海,是主幹道。因此,平時身體的直與不直對脊柱影響極大。那麼,在長時間的靜坐時,氣流增強,要求坐直就顯得更為重要,如不坐直,一旦堵塞,能量聚集在某處造成不通,則比平時更甚。

  初學盤坐時,腿腳會出現麻木酸痛,必須忍耐。練習久後,漸進於自然。當麻木到不能忍受時,可將兩腿上下交換,如果實在不能忍受可暫時鬆開,等麻木消失後再盤。如能十分忍耐,任其極端麻木,漸至失去感覺,此次如能自然恢復原狀,經過此階段,幾次之後,盤坐時便不會再麻木了。

  打坐時如何解決腿痛腰酸的問題?

  打坐初期都會遇到腿痛腰酸現象,其原因主要是真氣不足,以及腰椎、尾椎、腿部和腰部不通暢。解決方法如下:

  (1) 打坐時身體要松直,不要彎腰弓背。

  (2) 要解決腿痛問題,必須把會陰、長強(尾骨尖處)所處的海底輪守開,因為腿部是由腰椎、尾椎所控制,最關鍵的既是海底輪。

  (3)打坐的時間長短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。時間短,等於水未燒開就已關火,天天如此,一輩子也燒不開一壺水。因此,在打坐中,當腿出現痛麻之感時,盡量不要去想腿,此時會越想越痛,越想越難忍。此時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,意守觀想其他部位,也可以出聲唸咒、念佛,可減輕腿部痛麻。在這個過程中,一定要忍,你想反正死不了,腿也壞不了,由它去吧。時間一長,一旦氣衝過去就不再痛了。

  (4) 打坐時心是否清靜,也關係到打坐的時間長短和腿是否痛麻。心若清靜,打坐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延長,腿痛也會很快衝過。要想做到心清靜,關鍵要少吃,日中一餐或者辟榖,對打坐時保持心清靜非常有利。

  (5) 在打坐初期,如果腿痛的實在難忍時,可以稍微抬一抬臀部兩邊,使氣衝過去。如果還不行,可將腿鬆開幾分鐘後再繼續盤。逐漸就不痛了。

  (6) 打坐時意守在海底輪,用出聲唸咒的方法,比如念:嗡、啊、哞,一口氣只念一個字,拖長聲音,出聲並加重鼻音,觀想在海底輪振動,聲音從中脈向四外擴展,每次可念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,很快既可衝開海底輪,可早日衝開腿疼之關。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衝開雙腿,而且還可以開各個脈輪、消除病灶、開中脈、出性光、消業障等。這些作用都經過了反覆的驗證。

  (7)另外,對於初學打坐的人來說,打坐的座墊也很重要。筆者平時看到不少人打坐時坐著又厚又軟的海棉座墊。這種座墊坐上後中間下陷,下陷的越深,向上反彈壓迫臀部的反作用力越大,反而壓迫了會陰穴和長強穴,不利於腿部的氣血通暢。靜坐時,如果盤坐,可在臀部墊高一寸左右,以各人舒適為度,須使陰囊、會陰不受壓迫。因此,要選擇不硬不軟的坐墊。而且在打坐時只能坐在座墊的前三分之一處,不可壓住會陰穴,方能保持氣血的暢通。

  靜坐時要調整好全身上下內外整體放鬆,要做到直而不僵,松而不癱。松的關鍵是「眉心舒展,面帶微笑」。眉展面松則全身各部位都達到鬆弛狀態。

  靜坐時兩手的姿態可根據個人修煉的需要,兩手掌心向上,放鬆自然地放在腿上。頭部有病的,如高血壓、腦血栓患者,可手心向下空掌扣在雙腿上。根據自己的需要,也可以呈聚氣印、大光明印、蓮花印、養氣印、定印等。

  靜坐時要兩眼微閉,但不要立即閉上。靜坐一會,待心平氣和之後,慢慢下垂。如易昏睡者,兩眼微開,垂簾即可。舌尖輕抵上顎,當口內生津充溢時,分三小口嚥入下丹田.

文章來源:

  1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4&&id=2439&cid=23
  2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5&&id=2439&cid=23
  3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6&&id=2439&cid=23

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