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來煩去14 讓你的生活工作放輕鬆 雷黑子 高考也是考試 為什么緊張 笨和尚和聰明人的學習方法 文盲禪師讀書和鳥兒築巢

來源: 禪來煩去 讓你的生活工作放輕鬆 作者:雷黑子

笨和尚和聰明人的學習方法
笨和尚和聰明人的學習方法

高考也是考試,為什么緊張

6 高考也是考試,為什么緊張

  依依的煩惱

  天氣越來越熱,這一天我正在打坐靜心,依依和女兒媛媛來了。依依 說:“ 小黑師傅啊,你看現在馬上就要高考了,媛媛她反而不用功了。我一說她,她就說她什么都學好了,讓我放心,就是有點緊張,加上我一說她,她更緊張了。再看人家的孩子都在緊張地學習,做最後的沖刺,可是她卻緊張得不學了,怎能不讓人煩憂?”媛媛說:“我確實已經複習得夠好的了,摸底考試的時候,我可是全班第一啊。”

  小黑的故事

  我說:“媛媛啊,學習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你雖然學得不錯,可是你一停下來,別的同學就會趕上你,甚至超過你的,你可不能有自滿的想法啊。”

  媛媛很不高興的樣子,我說講這樣的道理看來你不喜歡聽,甚至比我知道得還要透徹,這樣吧,我給你說個故事聽聽。

  一位學僧在無德禪師坐下學禪,剛開始還非常專心,學到了不少東西。可是一年之後,他覺得學得差不多了,就想下山去四方雲遊。

  這天,他來到無德禪師面前說:“禪師!在您座下參學多時,我感到學到的已經足夠了,現在想跟您告假去行腳雲遊。”

  “足夠了是什么意思?”

  “足夠了就是滿了,裝不下去了。”

  “那么在你走之前,先去裝一盆大石塊來吧!”

  學僧不明白無德禪師的意圖,但還是按照他的吩咐,裝了一大盆大石塊,拿到他的面前。

  無德禪師指著盆裏的大石塊,問學僧:“現在盆滿了嗎?”

  學僧回答:“滿了。”

  無德禪師隨手抓了一些碎石放進盆裏,小碎石順著大石塊的縫隙滑了下去。

  無德禪師問學僧:“現在滿了嗎?”

  “滿了!”學僧肯定地說。

  無德禪師又抓起幾把沙子撒在盆裏,沙子順著小碎石的縫隙滑了下去。

  無德禪師再問:“現在滿了嗎?”

  “滿了!”學僧心想,這回可放不下什么東西了吧。

  無德禪師又向盆中倒了一杯水。

  “現在滿了嗎?”無德禪師又問。

  學僧無言以對,從此不再提告假行腳雲遊這件事。

  媛媛的感悟

  媛媛說:“嘿嘿,小黑師傅你可真有辦法,我明白了,回去我就投入到緊張地學習中去。”

  我 說:“ 學習這東西,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有‘滿了’的想法。俗話說,學海無涯。無論我們感覺學得怎樣精通,其實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。因此,我們應該學會謙虛,任何時候都不要有‘滿了’的想法。”

  依依 說:“ 是啊,我也是給她這樣說的,可她就是不聽,你說我們做家長的都為她高考緊張成這樣了,她竟然不學了。謝謝小黑師傅,看來我把她領到你這裏是對了。小黑師傅,你能不能給我們算一卦,她今年能不能考上?或者向佛祖祈禱一下,保佑媛媛今年考上?”

  我笑了笑,說:“佛祖只能引領我們,不會為我們加枷鎖。考上考不上既不是佛祖的事情,也不是你的事情,一切都掌握在媛媛的手裏。你何必這么緊張呢?媛媛又何必這么緊張呢?媛媛既然已經付出了那么多努力,想來冥冥之中命運已經安排,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之心。”

  依依有點難以承受。我說這樣,你還是來聽我講個故事吧。

  從前,有一個學僧到法堂請示禪師道:“禪師!我常常打坐,時時念經,早起早睡,心無雜念。我想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,可為什么還是無法開悟?”

 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、一塊鹽,交給學僧說:“你去將葫蘆裝滿水,再把鹽倒進去,使它立刻溶化,你就會開悟了!”

  學僧遵照指示去做,沒多久,跑回來說道:“我把鹽塊裝進葫蘆,可它老不化;葫蘆口太小了,伸進筷子也攪不動。我還是無法開悟。”

  禪師拿過葫蘆倒掉了一些水,然後只搖晃幾下,鹽塊就溶化了。禪師慈祥地說道:“一天到晚用功,不留一些平常心,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,搖不動,攪不得,如何化鹽,又如何開悟?”

  學僧不解地問:“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?”

  禪師仍耐心地解釋說:“修行如彈琴,弦太緊會崩斷,弦太松不出聲音。時刻保持著平常心,才是悟道之本。”

  學僧終於領悟了其中的道理。

  輕輕地告訴你

  我又說:“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,在勤奮用功之時別忘了保持平常心。無論是參禪悟道還是高考,僅憑死板的勤奮用功往往收效不大,而家長和學生的緊張,更是適得其反。之所以會出現不好的結果,主要的原因是忘卻了平常心。平時的測驗是考試,高考也是考試,這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,只是它的意義被人為地改變了而已,為什么要搞得這么緊張?高考如彈琴,弦太緊就會有崩斷的危險,緊張過火難免會造成功虧一簣的後果。對於高考,我們應該以平常心,或者把它當作平常的考試去對待,只有這樣,我們才會從容上陣,輕松答題,把我們辛勤的付出變成豐厚的收獲。”

笨和尚和聰明人的學習方法

7 笨和尚和聰明人的學習方法

  小楠的煩惱

  這一天,寺裏來了一個年輕人小楠,自稱是阿甘的兒子,說是他爸爸讓他來聽我講故事的,因為他的學習遇到很大的麻煩。我說:“那你為什么不找你的老師呢?”小楠說:“老師們都說我是個優秀的學生,自從那次我爸爸來你這裏,回家寬容了我以後,我學習非常努力,在學校裏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,所以老師推薦我去參加奧林匹克的數學競賽,結果我考得是一塌糊塗,老師說我太固守書本了,我不信,所以我爸爸就讓我來問你。”

  小黑的故事

  我說:“原來是這樣啊,說來慚愧,我上學的時候,學習也不是太好。不過我覺得你老師說得還是對的。”

  小楠說:“你怎么也這樣說?難道就沒有一點新鮮的說法?”

  我說這樣吧,我還是給你說個小故事聽聽。

  一個年輕人從神學院完成學業後,滿身傲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。

  父親對他說:“我們如何認識那不為我們所見的神?我們怎么知道神這位全能者無所不在呢?”

  年輕人開始背誦經文,但是父親卻從中打斷了他:“你背的東西太複雜,難道沒有更簡單的方式可以得到神存在的道理嗎?”

  “父親,據我所知是沒有的。現在我是個有文化的人,我需要從經文中找出解釋神聖智慧的奧秘。”

  父親抱怨道:“你學了這幾年,真是浪費時間和金錢。”

  父親將他帶往廚房,在一個陶罐內注滿水,撒進一點鹽。

  父親要求他說:“請從水罐中取出我剛才撒下的鹽。”

  他找不到鹽,因為鹽都溶解於水中了。

  父親說:“那么,你嘗嘗水罐裏的水,看看味道如何?”

  “是鹹的。”

  “你再嘗嘗水罐深處的水?”

  “同樣是鹹的。”

  父親說道:“你讀了這么多年書,卻不懂神雖不見卻無所不在的道理。其實,簡單地用水中的‘鹽’代稱神,就能說明這個道理。還是請你拋棄你的傲氣,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吧。”

  小楠的感悟

  小楠說:“我明白了,小黑師傅,你的意思是我沒有把書本的知識給溶化了,他們還是鹽粒,沒有活學活用。”

  我說:“是這樣,這就是你老師說的不可固守書本,活學活用才叫真學問。學習不能說在這裏會,換個地方就不會了,一個人學的書本知識多,並不能代表他有學問。學知識貴在應用,如果不懂得怎樣應用知識,等於沒有學到知識。你之所以在競賽中沒有取得好成績,就是這個道理。”

  小楠說:“那么,小黑師傅,你說怎么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?”

  我說,這個我也說不准,好像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吧?要不我再給你說個故事?小楠說好。

  釋迦牟尼有個叫般特的徒弟,他生性愚鈍,佛祖讓五百名羅漢天天輪流教他,可是般特仍然不開竅。佛祖把他叫到面前,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:“守口攝意身莫犯,如是行者得度世。”

  佛祖說:“你不要認為這首偈稀疏平常,你只要認真學會這一首偈,就已經是不容易了!”於是般特翻來覆去就學這一偈,終於領悟了其中的意思。過了一段時間,佛祖派他去給附近的女尼講經說法。

  那些女尼早就聽說這個愚笨的人了,所以心中都不服氣,她們想:這樣的愚笨之人也會講經說法?雖然心裏這樣想,但是她們表面上仍然用應有的禮節對他。

  般特慚愧而謙虛地對眾僧尼說道:“我生來愚鈍,在佛祖身邊只學得一偈,現在給大家講述,希望靜聽。”接著便念偈:“守口攝意身莫犯,如是行者得度世。”

  話音剛落,眾女尼便哄笑:“居然只會一首啟蒙偈,我們早就倒背如流了,還用你來講解?”

  般特不動聲色,從容講下去,說得頭頭是道,新意迭出。一首普通的偈,說出了無限深邃的佛理。

  眾女尼聽得如癡如醉,不禁感歎道:“一首啟蒙偈,居然可以理解到這種程度,實在是高人一等啊!”

  於是對他肅然起敬。

  雖然般特只學會了一首偈,可他學得精通並懂得運用,於是一偈也得道了。

  輕輕地告訴你

  我接著說:“學習這東西是急不來的,也不可貪多,所謂貪多嚼不爛。你可以嘗試把每學到的知識,反複運用一下,徹底搞懂了會用了,再往下學,積少成多,終有所成。你要知道學習知識不在於多少,而在於精通與運用。學了再多的知識,如果沒有精通或不懂運用,等於沒學。般特就是一個學以致用的好榜樣啊!”

文盲禪師讀書和鳥兒築巢

8 文盲禪師讀書和鳥兒築巢

  小虎的煩惱

  小珊又開車帶著兒子小虎來找我,這次可不是孩子偷錢的事情,而是為了小虎的學習。小虎說:“我聽媽媽的話,學習很用功,每天早起晚睡,認真完成作業,語文課文我基本上都會背,物理化學什么的,只要是老師讓我背的,沒有我不會背的,可是一到考試我就考不了高分,我快對自己喪失信心了,好煩躁!”我說:“小虎,你考試的時候怯場嗎?”小虎說不。

  小黑的故事

  我說:“我明白了,你喜歡聽故事嗎?”

  小虎說:“不喜歡。”我說:“小虎很誠實。不過我要是給你講一個幫助你去掉煩惱的故事,你願意聽嗎?”

  小虎說好吧。

  有一次,慧能禪師在別人家裏借宿,休息的時候,忽然聽見有人在念經。

  慧能傾身仔細一聽,感覺有些不對,於是起身來到那個念經的人身邊說道:“你常常誦讀經文,是否了解其中的意思?”

  那個人搖搖頭說:“有一些實在難懂!”

  慧能就把剛才那個人朗讀的部分,為他作了詳細的解釋:“當我們在虛名浮譽的煙灰裏老去,滿頭白發的時候,我們想要什么?當生命的火焰將熄,心跳與呼吸即將停止的時候,什么是我們最後的期盼?當墳墓裏的身體成骸,塵歸塵,土歸土,生命成為毫無知覺的虛空之後,我們在哪裏?”

  一時間,天清地明,那個人混沌頓開,似乎隱約能看見生命的曙光了。

  接著,那個人問慧能佛經上幾個字的解釋,慧能大笑說道:“我不認識字,你就直接問我意思吧!”

  那個人聽了他的話感覺到十分吃驚,說道:“你連字都不認識,怎么能夠了解意思呢?怎么能夠理解佛理呢?”

  慧能笑著說:“諸佛的玄妙義理,和文字沒有關系。文字只是工具,理解靠的是心,是悟性,而不是文字。騎馬的時候,不一定必須要有韁繩,那是給那些初學者准備的,一旦入門,就可以擺脫韁繩,在想去的地方自由馳騁。”

  那個人終於有所領悟。

  小虎的感悟

  我看看小虎說:“小虎,你能理解這個故事的含義嗎?”

  小虎似懂非懂,想了一會說:“你的意思是不是學習不能死記硬背,要理解其中的意思?”

  我說:“對,就是這個意思,我們的一生,是不斷學習的一生,在學習的過程中,不要只注重文字的表述,文字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,重要的是靠心去理解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學有所獲,掌握所學知識的實質;也只有這樣,你才能考試出好的成績來。”

  小虎說:“謝謝你小黑師傅,我明白了,明天我就開始。可是從哪裏開始學起呢?”

  我說: “不,小虎,你要從今天開始,不管從哪裏開始,重要的是開始,光是明白了道理還不行,還要去做。我再給你講個故事好嗎?”小虎點頭。

  有一只燕子,她總是把窩搭在房簷下面。一只小麻雀是她的鄰居,窩也在屋簷下面。可是,這哪是搭窩的地方啊,不過是排水管和房簷之間的一個小小的空隙罷了,小麻雀只不過在裏邊添了幾根雞毛,每晚就睡在那裏。

  燕子每年都孵育小燕子,教他們飛行和唱歌。一家人快樂無比,很讓人羨慕。麻雀卻不一樣,她每年也生不少蛋,可是沒有一次能把小鳥撫育長大,不是被淘氣的孩子們掏走了她窩裏的蛋,就是小鳥被貓吃掉了。

  “你真幸福!”麻雀說,“你每年都能孵出小燕子,而我的孩子總是保不住!”

  “都怪你自己不好,”燕子說,“要是你的窩也有我的窩這樣結實,小孩和貓就沒有辦法了。”

  “那就請你教我搭窩吧!”麻雀說,“你一定知道什么秘密,或者有什么訣竅呢!”

  “搭窩要動動腦筋才行,”燕子說,“不過,其實也沒有什么訣竅。來吧,我一定教會你。”

  燕子和麻雀一起飛到了一個湖邊。

  “喂,我的朋友,你用嘴巴銜一點泥,就學我的樣子。”燕子邊說邊努力銜了一大塊泥。

  “唧唧唧,”麻雀回答說,“依我看,不就是弄點泥巴嘛,什么訣竅也沒有!”

  燕子沒有說什么,她銜著一塊泥飛回家,把它糊到牆上。“你也這樣做吧!”她又勸麻雀。

  “我看見了,看見了!”麻雀很不耐煩地說,“真是再簡單也沒有了。我還以為你做的那個窩有什么秘密或訣竅呢。這樣糊泥誰不會呀?不!這樣的小事我不幹!銜泥巴又髒又累。”

  燕子一次又一次地飛到湖邊,每次都銜回一塊泥。泥銜夠了以後,她又去銜稻草。材料備齊了,她就開始築窩了。一層泥,一層草,又一層泥,又一層草……她把窩搭得嚴嚴實實。

  “窩只有這樣搭才行。”她教麻雀說,“先糊上一層泥,再加上一層草,再糊上一層泥,再糊上一層草……這樣,一個結結實實、舒舒服服的窩就搭好了。”

  “我知道,我知道!這裏一點高明之處也沒有!”麻雀以輕蔑的口吻嘰嘰喳喳地說。

  燕子回答說:“你知道是知道,可是光知道還搭不成窩,需要付出勞動才行。你如果不像我這樣辛勤地勞動,你的小麻雀永遠也不會長大!”

  輕輕地告訴你

  我和藹地對小虎說:“我想要告訴你的是,千裏之行,始於足下。成功者都是從‘做’開始的。學習,首先是要理解,死記硬背,等於沒有學。知道了這個道理,還要去實踐,去一點一滴地做,不然,你會像小麻雀築巢一樣,雖然它也知道其中的道理,可是沒有去做,那它什么時候也不會成功。”

文章來源:

  1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43&&id=1679&cid=160

2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44&&id=1679&cid=160

3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45&&id=1679&cid=160

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