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生菩提樹24 平凡之中體悟真理 智緣 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淨化自己的心靈 學會堅持 懂得忍耐

心生菩提樹:平凡之中體悟真理 智緣
心生菩提樹
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

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

  一次,雲水禪師問清遠禪師:“你愛色嗎?”

  清遠正在用竹籮篩豌豆,聽到雲水這樣問,嚇了一跳,筐裏的豆子也灑了出來,滾到雲水的腳下。雲水笑著彎下腰,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揀了起來。

  清遠禪師耳邊依然回想著雲水禪師剛才說的話,他不知道該怎么回答,這個問題實在是沒有辦法回答。

  清遠禪師的心裏暗自琢磨:“色”包含的范圍太大了,女色、顏色、臉色……你穿衣服挑顏色嗎?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、酒色嗎?你選宅第房舍注意牆色嗎?你會按照別人的臉色行事嗎?你貪戀黃金白銀的財色嗎?你貪戀妖媚豔麗的女色嗎?

  清遠禪師放下竹籮,心中還在翻騰。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:“不愛!”

  雲水一直在旁邊看著清遠的狀態,他惋惜地說:“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好了嗎?等你真正面對考驗的時候,你是否能夠從容面對呢?”

  清遠大聲說道:“當然能!”然後,他向雲水禪師的臉上看去,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,可是雲水只是笑,沒有任何的回答。

  清遠禪師感到很奇怪,反問道:“那我問你一個問題行嗎?”

  雲水說:“你問吧!”

  清遠問:“你愛女色嗎?當你面對誘惑的時候,你能從容應付嗎?”

  雲水哈哈大笑地說:“我早就想到你要這樣問了!我看她們只不過是美麗的外表掩飾下的皮囊而已。你問我愛不愛,愛與不愛又有什么關系呢?只要心中有自己堅定的想法就行了,何必要在乎別人怎么想。”


淨化自己的心靈

  有一次,侍郎白居易曾問山遠禪師:“請問禪師,該如何說法呢?”

  禪師說:“無上菩提者,被於身律,說於口為法,行於心為禪,本質是一樣的。譬如江河湖海,名稱雖然不一,水性卻無二致。律即是法,法不離禪,為什么要起妄念來加以分別呢?”

  白侍郎又問:“既無分別,那又何以修心?”

  禪師認真地回答:“心本來無損,為什么還要說修?不論好的念頭還是不好的念頭,都要一念勿起才對。”

  白侍郎聽了十分不解,問:“不好的念頭當然不應該有,好的念頭為什么也不要起?”山遠禪師微微一笑,說:“這好比人的眼睛,裏面容不得沙子,同樣也容不得金屬。”

  要想修煉內心,首先要讓心得到淨化。安頓自己的心靈,讓內心寧靜安適,不要有雜念。正如禪師所說,眼睛裏容不得沙子,也容不得金屬。


學會堅持,懂得忍耐

  從前,有一個貧窮的沙門。他窮得一無所有,終日以乞討為生,但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,從不傷害生靈,甚至不惜犧牲自己。

  有一次,這個沙門一連三天沒吃到一點兒東西,餓得頭昏眼花。他路過一個人家,便跌跌撞撞地走進去討飯。這是一個富商之家,家裏富麗堂皇,陳設極其考究。女主人見他餓得可憐,便令傭人擺上豐盛的飯菜款待他。這沙門非常高興,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。

  這家的男主人,是個珠寶收藏者,經常高價收購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,家裏珍藏的名貴珍寶,應有盡有,簡直成了珠寶陳列館。

  這一天回家,他又興高采烈地拿回一顆珍珠,這是顆光彩照人、價值連城的珍珠。他興沖沖地走進房內,只見有一個沙門在獨自吃飯,便把珠子放在桌上,轉身進內室去換衣服。就在他剛剛轉身離開的時候,家裏養的一只鸚鵡飛了過來,一口將那顆珍珠吞在肚裏。

  不一會兒,男主人換好衣服和妻子一起出來了。他忽然發現那顆寶貴的珍珠不見了,便急忙向沙門問道:“那顆珠子哪兒去了?”

  沙門一聽愣住了,隨即回答道:“什么珠子?我沒看見啊。”男主人又追問道:“那么,剛才有人來過嗎?”

  沙門回答道:“不曾有人來過。”

  於是男主人勃然大怒道:“我剛才明明把珠子放在桌上,而這裏除了你之外,再沒有其他人,珠子轉眼之間就不見了,肯定是你偷的!你這個沒良心的家夥,我們好心好意地做飯菜招待你,你卻恩將仇報,偷人家的東西。今天你老老實實地把珠子交出來,我便饒你一命,否則就把你活活打死!”

  沙門聞言並未驚慌,反而堅定地說道:“我沒拿,絕不是我拿的!”男主人聽完大怒,抄起一根木棒,劈頭蓋臉地向沙門打去。沙門被打倒在地,鮮血直流。

  此時,那只吞了珠子的鸚鵡要飛過來飲血,恰好與男主人揮舞的木棒相撞,當即被擊身亡。這時,沙門說話了:“住手!我告訴你吧,是那只鸚鵡吞了你的珍珠。”

  男主人一聽,忙吩咐仆人把鸚鵡的肚子剖開,果然取出了那顆珍珠。男主人手持珍珠,奇怪地問道:“你明知是鸚鵡吞了,可你為什么不早說呢?也免得受此皮肉之苦。”

  沙門回答道:“我持佛戒,不得殺生。本想告訴你真相,又擔心鸚鵡遭剖腹之禍。現在鸚鵡已經死了,說出來也無所謂了。如果鸚鵡未死,你就是打死我,我也不會講的。”

  男主人聽罷,內心十分慚愧,連連向沙門賠禮道歉。而沙門卻平靜地像不曾發生過此事一樣,臉上毫無怒色。

  沙門如此堅守自己的信念,讓人欽佩。對於平常人來說,要做到這點確實不易,但正因如此,才要學會堅持,學會忍耐。

文章來源:
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70&&id=1668&cid=53
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71&&id=1668&cid=53
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72&&id=1668&cid=53

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