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的哲理小故事7 和顏愛語 [日] 山田無文 看腳下 無一物的境界 心是明鏡 盤珪禪師的教導

禪宗的哲理小故事 : 和顏愛語 [日] 山田無文

禪宗的哲理小故事~看腳下

看腳下

天龍寺的峨山和尚時,不巧書童不在,鐵舟居士自己從廚房提著茶壺出來了。居士讀畢介紹信,說“進來”,沒提茶壺徑自進屋了。峨山和尚提著那個茶壺跟進去,把茶壺放在屋裏的火缽上,然後做了自我介紹。

  鐵舟居士從此對峨山和尚極口稱贊,說“峨山那才是夠格的禪僧”。茶壺不應該放在玄關,而應該放在火盆上。物致其用,即調,即禪。

  最近我幾乎每天往返於神戶和京都之間,每次上下車都感到難堪:“這——可怎么得了!”國民諸君的腳下簡直亂做一團。為什么不按規矩站成兩排,井然有序地乘車?車裏空蕩蕩的,即使順序上車也有空位,何苦如此爭先恐後,迫不及待?為什么推開別人加塞兒往裏鑽?兩人兩人按順序上,綽綽有餘,為什么偏要一幫人一齊往上擠?車門被堵住,不是更耽誤時間嗎?為什么不能挺胸昂頭,大大方方地上車?大家你推我搡,像球一樣絞成一團,不堵住車門才怪呢!

  如今的車站就是國家的大門。日本國的大門,每天混亂不堪,有目共睹。國民的腳下亂糟糟,正好給賊創造了下手的機會。

  如果有人喊出重新武裝,人們准會不問青紅皂白一窩蜂地跟著跑;如果有人說要暴力革命,又有一半人也准會一窩蜂地跟著跑。日本重蹈覆轍遭列強踐踏,明如觀火;要么就是連國家囫圇個兒被盜了也渾然不知。向今天的國民諸君請求的並非崇高的理想或道義,而是“看腳下”。請君把腳牢牢地踏在大地上,再靜心思考一下日本民族向何處去。

  相撲選手走上賽台,原則是腳不離地展開競技。據說能樂是用腳蹭著舞台走路。戒驕戒躁,腳踏實地,才是日本民族的本色。無論在任何場合都不迷失,充分調順之心,名之曰“禪定波羅蜜”。

無一物的境界

如果懂得法身的世界,即本來無一物。絕對的境界,即主觀與客觀合一的世界。是天地混沌以前,是耶荷華神創世紀之前。這個法身的世界本來無一物。 “無……”的三昧境界,即於法身當中。而與“無……”合一,即本我的天真佛,與出自人工雕琢建造的佛不同。不是念佛而成的佛。不是坐禪而成的佛。不是修行三大阿僧袛劫而成的佛。而是徹底“無……”,即成佛,即法身佛。

  這是要一以貫之的。懂得其自性,叫做見性,即懂得真我。連真實的自己都不懂就闖入社會,不是虧了賺了,就是喜哀苦樂,亦恨亦愛,又是進步又是鬥爭,胡鬧一通有何益處?連真正的自己都不知道,被眼前的現實牽著鼻子走,喧豗也徒勞。

  “聽不到只手之聲,幹什么都是虛的;能夠聽到只手之聲了,幹什么都是真實的。”白隱禪師如是說。不知道真正的自己的人,不管幹出多么了不起的社會事業,也如畫脂鏤冰。畫可能畫得不錯,卻無痕可尋。不懂得真正的自己的家夥,無論怎樣滿腹經綸,無論怎樣強詞奪理,也只不過是雲氣霧靄,只不過是描繪在虛空之中而已。人們都忘記了這個重要的自己,眼睛只盯著外面的世界。

  能夠貫徹真我,則“歌者舞者皆法音”。即使唱“煙囪啊那么老高,都把月亮給嗆著啦”也是念佛。哪怕跳起“拿酒來”,他還是天真佛。這就是坐禪也無法達到、修行也無法達到的、本來彼此的本心。要自覺這一點,只要“無……”進入無一物的境界,在那裏自當了然。

心是明鏡——盤珪禪師的教導

心是明鏡——盤珪禪師的教導

盤珪禪師是德川時代的名僧,也是用極通俗的語言為大眾指點禪之真髓的尊者。這位盤珪和尚常說:“名之自性清淨心的人的本性,就像一面鏡子。”

  鏡子裏,本來沒有東西。因為沒有,所以什么都可以照出來。物到它的前面便映出,物去便消失。而且消失後不留痕跡。姑娘早晨起來照鏡子,一看怎么今天白發一下這么多了?結果是先照鏡子的奶奶的臉還留在裏面——是絕對不可能的。

  鏡子照到物,於鏡子並無變化。照了而已。物消失,鏡子沒有絲毫減損。這叫不生不滅。不生不滅的心,是我們的本性。好看的花映上了,鏡子不會變得好看。臭狗屎映上了,鏡子不會變髒。這叫做不淨不垢。

  其他善也不重要,緣無勝似念佛之善。

  也無需懼惡,緣無勝似阻礙彌陀本願之惡。

  親鸞聖人說過,佛性的尊嚴是任何惡也無法玷汙的,任何善亦無補益。遠遠超越善惡的尊嚴,即我們的本性。

  盤珪禪師說:“並非鏡子映著物,鏡子的分量就增加。並非物消失了,鏡子的分量就減少。這叫不增不減。”《般若心經》中“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”,即表現人的這種本性、即絕對本質的吧。

  說人心像鏡子,馬上會聯想到心裏有個圓而發亮的東西,而鏡子只是做個比喻,完全沒有那種東西。所以,這叫空或無。六祖大師說“本來無一物”;而至道無難禪師歌中說“確實知道它活著,且哭且笑無一物”也是表達這個心。

  我們活著,所以有哭有笑。但是,這個又哭又笑的主人“雖有其聲不見其影兒,它是荒野的蟈蟈兒”難捉摸。說它難捉摸什么也沒有吧,卻又並非如此,它覺得有趣會笑,傷心了還要哭。

文章來源: –

1)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19&&id=1700&cid=53

2)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20&&id=1700&cid=53

3)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21&&id=1700&cid=53

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