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空打破明心地2 宣化上人主講 什麼是禪 禪的十種利益 如何參禪 (1) 關於打坐

來源: 網絡轉載  虛空打破明心地  作者: 宣化上人主講

虛空打破明心地 -  什麼是禪
虛空打破明心地 – 什麼是禪

虛空打破明心地 –  什麼是禪

制之一處無事不辦
  
  坐禪此一法,乃修行必經之路。何為禪?「禪」不是中文,是梵文Dhyana之簡稱,此云「思惟修」,亦云「靜慮」。由於中國人喜歡省略,而謂之「禪」,故有「坐禪」或「打坐」等名詞。顧名思義,「打坐」是要坐,坐著為什麼?為攝心。一般人雖然坐在那裏,但心不在焉。心到何處去了?打妄想去了,忽然而東,忽然而西,忽然而南,忽然而北。不用花錢便坐上火箭各處跑,妄想紛飛,不容易控制。
  
  人為什麼沒有智慧?就因為心到處跑。人為什麼一天比一天老?因為心各處馳逐。比如一部新車子,你亂去駕駛,必定用很多汽油,且又浪費很多汽油,結果車身及零件都產生很多毛病,把車子弄壞。人的身體亦同此理,你若不懂好好管它,讓它任意到各處跑,也必定浪費很多汽油。什麼是汽油?就是你寶貴的精神。不管你添多少汽油,也把它耗費了。像人天天吃補品,說有營養能補助身體,可是你若不懂珍惜自己的精神,到處外馳,則吃多少補品也補不了所丟掉的精神。所以諺云「制之一處,無事不辦」,必要把心收攝回來,使他定在一處,才不致浪費精神、透支精神。比如你懂得開車,不使它橫衝直撞,則不會遇到意外,而車子也能用很久。同理,人的身體若懂得修養,則身不會老,且不會死。
  
  拈花示眾以心印心
  
  參禪,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,所傳之微妙心印法門。迦葉祖師當時明白佛的意旨,遂破顏微笑,自此佛祖心印法門便有得傳承。本來迦葉祖師已一百多歲,且他修頭陀行,常抖擻精神用功,不會隨便笑,這次微笑,是因為他得到佛陀「以心印心」之表示。
  
  靜慮才能夠有禪
  
  禪,翻譯為靜慮,因為你靜慮才能夠有禪,你若不靜慮就沒有禪。定,就是不動的意思,不動就是定,你若動了就不定。
  
  「禪悅為食」,「禪定現前」。你修道打坐,坐禪,坐禪,禪要坐;你坐,才能功夫現前。不是一打坐就睡覺,這不是坐禪,是睡禪。睡不是禪,睡也不是定,禪不可睡。禪定樂,在一入定的時候就和睡覺不同。睡覺時,已經失去你的靈知靈覺,沒有知覺性,糊糊塗塗睡著了,什麼事情也不知道了。入定就是端然正坐,他坐得腰非常的直,頭也是直的,不會低頭,不會歪歪脖子。
  
  怎麼叫定力呢?定有個力量,這個力量就支持你的身體不歪不斜,不前俯,不後仰,這是得到禪定了。定裏邊就有一種快樂,這一種快樂是說不出來,沒有法子形容,就是超過思慮,超過你心所思慮的,所以說「言語道斷」,「心行處滅」,得到這一種禪定的樂。這種樂,也是繼續繼續不斷的快樂。
  
  你有了禪定的樂,就生出了一種勇猛精進心。這不是普通的勇猛精進心,是一種大的勇猛精進心,當中有大的禪定快樂。這一種勇猛精進是很堅固,很有力量。這一種力量是沒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擋得住它。
  
  思惟修減少妄想
  
  坐禪又叫「思惟修」。從此三個字觀之,坐禪不可能沒妄想,一定會有妄想,如水波浪。為什麼水裏有波浪?因為有風之緣故。我們坐禪,為什麼打妄想?因為自性裏猶存虛妄,虛妄如風,妄想就如水中波浪。
  
  現在打坐要「靜慮」,就是要停止妄風。「思惟修」,即是要減少妄想,停止心裏之波浪。「靜」,即是令它不動,「慮」,即念慮;念慮不起,能生定力。定力生出,久而智慧現前;有了智慧,能照了諸法實相,即「一念不生全體現」。靜慮到極點,一絲妄想也無,便能入定,而本有智慧現前,才真能明白做人之根本道理,不被外物所動搖,外面的萬事萬物不能動搖你的心,才算「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」此時,稱譏苦樂利衰毀譽,這八風皆不能動搖你的心。
  
  人稱讚你、譏諷你;你若遇著苦(逆﹚或樂(順﹚境,仍然保存著「順逆皆精進,苦樂不動心。」的態度。利,是利益自己的事;衰,令你損減之事;毀,是毀謗;譽,是讚譽。能夠「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蓮」,不被八風吹動,就是「思惟修」、「靜慮」的表現。不為外物所搖,才能明白怎樣打坐。
  
  頓悟無生知見力
  
  參禪即是心念不動,是為之「靜」。禪門是向上一法,單刀直入,離開心意識參,因此說「了卻心」。這個「心」也包括「意識」活動,要把這種種的妄心活動停止,方為之靜慮。如此,則「頓悟無生知見力」,獲無生法忍,證得「煖」、「頂」、「忍」、「世第一」,四加行。
  
  煖:是坐到有點暖氣。
  
  頂:功夫已達到頂點。
  
  忍:這時很難忍,但仍然要忍可於心。
  
  世第一:成為世出世之大丈夫。
  
  欲證得此四位,先要懂得如何靜慮,即是不動心意識。我們的思慮如水波浪,不能靜止。坐禪是要心意識之念慮不動搖,使它自然停止。止了,就是靜慮;靜到極點,便生出智慧;生出智慧,便會發光。所謂「靜極光通達」,也即是「頓悟無生知見力」。能夠了卻心意識,得到無生知見力,才能開大智慧。
  
  輕安滋味妙無窮
  
  什麼是禪味?就是得到禪定的快樂,得到輕安的滋味。這種滋味奧妙無窮,不可以心思,不可言議,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,才能領受。好像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,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。各位想要知道這種禪味是甜是苦,要努力參禪,到了相當境界時,自然曉得其中滋味,所以要參,參到水落石出時,就得到禪味。禪不是說的,而是參的,所以禪宗是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的法門。
  
  參禪的人,參到火候到的時候絕對不發脾氣,不與人爭論,到了無爭三昧的境界。也不求名,也不求利,看富貴為花間露水,看功名為瓦上霜片,頃刻就消逝無蹤。

禪的十種利益

這十種的利益,第一種叫「安住儀式」。你天天參禪打坐總有個樣子,這個樣子就是個儀式。你天天參,月月參,年年參,時時參,刻刻參,都有一定的儀式。你行跑香,在禪堂裏要跑香的時候,就叫說﹕「行起來!」就是跑;在裏邊跑得甚至於身上都出汗了,跑得天昏地暗,上不知有天,下不知有地,中不知道有人,就是不知道有我了,根本就沒有一個我了。一跑到這個無我無人的時候,就觀自在了;沒有我,也沒有人。既然沒有我,也沒有我的妄想了;沒有人,也不打人的妄想了,這個時候就是觀自在了。「非空非色見如來」,那個佛也不落於空,也不落於有,既非空又非有,所以如來的法身是非空非有的,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。這是安住儀式。

  第二種利益叫「行慈境界」。這種行慈境界,不一定要說是對人好。遇著應該慈的,就用慈悲來教化他,這叫攝受門;遇著某一種的眾生,你應該罵他一頓或者打他一頓,他才能覺悟,那麼你就要用你這個慈悲心來打他、罵他,罵得他開悟了,或者打他幾香板,把他打開悟了。在禪堂裏頭常常有打人的,這個打人和一般打人不同,是想開悟,想他好,想他守規矩,想他不打妄想,所以這叫行慈境界。

  第三叫「無悔熱」。悔熱就是煩惱。悔就是後悔,後悔就心裏生出煩惱,這叫熱。沒有煩惱,這是第三。

  第四「守護諸根」。守護這六根。六根怎麼要守護?你不守著它,它就跑了,眼睛,就跟著色塵跑;耳朵,就跟著聲塵跑了;鼻子,就跟著香塵跑了;舌,跟著味塵跑了;身,就跟著觸塵跑了;意,就跟著法塵跑了,所以就要守護六根,就是六根門頭放光動地。怎麼放光呢?放光就是都不打妄想,都生出本有的智慧來;智慧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,所以這叫六根門頭放光動地。

  第五,參禪的人就會得到禪悅為食,法喜充滿,這叫「得無食喜」,不吃東西也歡喜。你誰要能參禪參得不吃東西也不覺得餓了,還生出一種歡喜心,這就得到第五種的利益。這叫「得無食喜」,沒吃飯也歡喜,只要有參禪就可以了。

  第六種的利益是「離愛欲」。離開愛欲心,這就是清淨心。愛欲就是染污,染污也就是生死。我們一般人為什麼有生死?就因為愛欲不斷。一般人為什麼在這個六道輪迴裏轉來轉去,這個生死不了,也就因為有這個愛欲心,也就因為這種愛欲總也斷不了。你斷不了愛欲,生死就不能了;生死不能了,那就是在六道輪迴裏頭轉來轉去的。你參禪的人能離開愛欲心,沒有愛欲心了,這個地獄門就關了,不會墮地獄了。這第六種利益。

  第七種利益是「修禪不空」。什麼叫修禪不空?就是只怕你不修,你修就不會空過的。你坐禪坐一個鐘頭,你的慧命就增長一個鐘頭;你坐兩個鐘頭,你的慧命就增長了兩個鐘頭;你時時刻刻來參禪,日日月月來參禪,年年參禪,這你一定會開大智慧的。所以這個修禪不空,只要你修,它就不會空過的。

  第八叫「解脫魔業」。這個魔的業力都可以得到一種解脫。魔的業障可以解脫,那個魔他沒有法子來障礙你。

  第九,是「安住佛境」。你能常常參,就是得到第九種的利益,就是安住在這個佛的境界上。

  第十種「解脫成熟」,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一種好處。解脫成熟就是沒有障礙了,沒有障礙就是清淨法身,這是第十種的參禪的利益。

如何參禪 (1) — 關於打坐

金剛坐降天魔
  
  坐禪的姿勢要正確,對身心皆有益處,否則失掉坐禪的意義。坐禪時,先將身心放鬆,不可緊張,最好結雙跏趺坐,這是基本的坐法。何謂雙跏趺坐呢?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邊,然後將右腿搬到左腿上邊,這又叫金剛坐是堅固不動的意思。過去諸佛皆以金剛坐而成佛。這種坐法,可以降伏天魔,可以制止外道,他們見到這種坐法,知難而退,不敢前來找麻煩。
  
  結雙跏趺坐之後,眼睛觀鼻端,不可東張西望。所謂「眼觀鼻,鼻觀口,口觀心」,這樣才能攝持身心,將心猿意馬拴住,不令它們向外奔馳。所謂「專一則靈,分歧則弊」,要端然正坐,就是腰要直,頭要正,不可前俯,不可後仰;不要向左歪,不要向右斜,好像大鐘一樣,四平八穩,不動不搖。不可像鐘擺那樣,東搖西晃。雙跏趺坐才合乎坐禪的姿勢。初學禪的人覺得不習慣,腿也痛,腰也痠;不要緊,咬緊牙關忍耐一時,久了自然沒有這種現象,所謂「久坐有禪」,自然得到禪味。
  
  跏趺坐易入定
  
  結雙跏趺坐的姿勢,是將左腿放在右腿上,然後將右腿搬到左腿上,因為左腿屬於陽,右腿屬於陰。打坐時,左腿是陽在上邊,右腿是陰在下邊,好像無極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(陰魚、陽魚﹚,也是這樣的擺法。因為方便起見,左腿在下,右腿在上也可以的。法無定法,隨著個人習慣而決定,不必執著一定要這種姿勢。教你左腿壓右腿,這只是個方法而已。並不是硬性規定,一定要這樣子。總而言之,結跏趺坐,乃是教你容易入定。你能行時入定,坐不坐都可以的。入定的境界沒有任何的妄想,心中一念不生,一塵不染。若能行住坐臥一念不生,一塵不染,那就是在用功,並不一定是坐在那裏,才算是用功。
  
  腳不痛才是正式參禪
  
  學跏趺坐。起初假如腳很硬,痛得太厲害,可以方便坐;方便坐之後,繼而學單跏趺;單跏趺之後,腳不覺那麼痛了,可學習雙跏趺;雙跏趺可以坐得住,腳不痛了,才是正式開始參禪。本來,參禪是沒有事情故意找點事情來做。譬如,修道人吃飽了肚子,睡夠穿暖了,沒有旁的事便參禪,「遊戲人間」。
  
  端然正坐不偏不倚
  
  打坐的基本姿勢,身體要挺直,宜端然正坐,不偏不倚,不仰不合;但不要造作,要很自然,舌尖頂上顎,有口水時嚥下,口水到肚子裏,能調和氣血。
  
  甘露水治百病
  
  坐禪時舌尖頂上顎,有時會有很多口水,可以把它嚥下。這叫「甘露水」。為什麼?因為坐禪坐久了,口水是甜的,雖不像糖或蜜糖那麼濃,都是淡淡的一種甜味。人常飲這種甘露水,不吃飯也不餓,不喝水也不渴;乃至行不知行,住不知住,坐不知坐,臥不知臥,功夫已打成一片,時刻在定中,所謂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。
  
  甘露水能治百病,強身健體,能開你的智慧,但必要時刻用功,不要間斷。為什麼修道人不願講太多話?因為要用功,無論搬柴運水,迎賓送客,出入往還,都是在用功。功夫用得純熟,綿綿密密,不想用功他也會用功,不想參「念佛是誰」他也會參。參到風吹不動,雨打不透,功夫成片,風雨也進不來了。
  
  當然這種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,故要時時刻刻,念茲在茲。甘露水又叫「自家水」;這三個字合起來,念作「藥」字,這是延年益壽的藥,了生脫死的藥,脫出六道輪迴的藥。人人皆有這藥,但人人皆不肯服用這個藥。人人只是捨本逐末,東跑西跑往外找。這個藥是自性本有,人能常用功,口水很甜,甚至超過蜜糖,等到這個「藥」起了功效,身體內便產生變化。人若未得到修行之好處,則不知道;若得到了則時時不會放下功夫,不會間斷。但要持之以恆,守之以素;不是三天打魚,兩天晒網,一日曝之,十日寒之,今天蓮華,明天牡丹。要有堅誠恆,常常用功,才會上路,若忽進忽退,徒然耽誤時間。
  
  眼觀鼻,鼻觀口,口觀心
  
  打坐要坐得端然正坐,不要向後仰,也不要向前俯,也不要把頭低低的,把頭正直起來,眼睛看鼻子,看這個鼻子是衝上衝下呢?要看清楚了。鼻就看著口,那麼鼻上有眼睛嗎?它看口,慢慢就會生出眼睛了。你越是叫它看,這個鼻子就會看見口了。這樣子鼻觀口,口就問心,自己問心,你這個心是個黑心?是個白心?是個黃心?是個紅心?你這個心是青黃赤白黑,是個什麼心?問一問它。如果若黑心,那黑要把它變成白的,你看你的黑心一天比一天就變色了,變了白了,變了大光明藏了,與法界合而為一了,這時就有點辦法了。
  
  呼吸氣,不要用口,鼻子可以通氣的,有的人鼻子不通氣,用鼻子呼吸就很困難,那麼你若能用鼻子來呼吸,鼻子這個氣吸進來要把它這個氣停止到肚臍後邊,不是肚臍下邊,那個地方是空空洞洞的,沒有一個什麼東西,只是本來無一物,本來無一物就是這個,你的呼吸氣要停止到這個地方。
  
  一般人有這麼一句話,說你會不會接氣,你能不能接上氣啊?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。你若能接上氣,外呼吸就是內呼吸,內呼吸就是外呼吸,所以那有道的人,他外邊就不呼吸了,這呼吸停止了,裏邊的呼吸它會動。你鼻孔沒有氣出了,在這個口也沒有氣出了,可是他周身毛孔都會呼吸的。你看他像死人,但是死而不亡,此刻死了,但是他沒有亡,這樣不需要外邊的呼吸氣,內裏的呼吸氣活了。
  
  這個時候你眼觀形色內無有,形形色色裏邊都沒有了,耳聽聲音心不知,心也不知道了,內裏頭觀這個心,心也沒有,向外觀這個形,形也沒有,向遠觀這個物,物也空了,可是在這個時候,你不要以為自己就了不起了。這還是一個前方便,只不過是一種輕安的境界,你不要認賊作子,以為我就是了不起了。
  
  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
  
  打坐時,舌尖頂上顎,這是任、督二脈在這兒交接,任、督二脈通了,那麼氣血也通了,這時候覺得很自在。在口裏有口水,把它吞到肚子裏邊去,時時這樣吞,就好像是用甘露來滋潤菩提苗一樣的,給他灌水,坐坐身上會有一股暖氣,很熱很熱的。在這個階段開始生出一種作用:第一個階段就是熱,熱先從肚子裏邊熱,熱到週身上去,到週身然後再回來,這麼熱個幾次,這叫熱的階段。
  
  熱以後,經過一個相當的時間,也就是在這化學工廠裏頭來化驗,化驗得差不多了,以後接著就到頂位了。頂位,就覺得頭上那兒好像有一點什麼,又好像沒有,你說有你也看不見,也摸不著,只是有這個感覺在頭上,總是覺得它有一點不可思議的境界,這叫頂位。
  
  頂位以後就覺得很忍不住,這種的感覺忍不住,還要忍,這叫忍位了。頂的階段過去就是忍的階段,忍的階段很不容易忍過去,覺得頭上很不舒服的,就好像有什麼東西,要把頭鑽出個窟窿似的,這個時候又忍,忍,久而久之,這窟窿鑽透了,跑出去了,跑出到這個頭上面,出這窟窿外邊去了,就好像小鳥在鳥籠子出去一樣,高興得不得了。這才是世界第一個忍,所以這叫世第一,世界的第一個大丈夫,第一個大豪傑,沒有人可比的,所以叫世第一位。在這個時候做世第一位,然後還要小心天天來修行。
  
  降伏客塵五欲沉底
  
  坐禪,就是要清心寡欲,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。清心,把客塵沉靜下來。猶如一碗混濁的水,你若總動盪它,水總是混濁不能看清楚。若把混水放到器皿裏靜深不動,沙塵便沉底,這是降伏客塵煩惱之初步功夫。我們身體能靜坐一須臾,勝造恆沙七寶塔。因為在這靜坐的一剎那之間,能降伏客塵,使五欲之沙塵沉底,即所謂「心清水現月,意定天無雲」。
  
  行住坐臥都在參禪
  
  坐禪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,要受很多苦。從早晨兩點鐘開始坐香,一直到夜間十二點鐘睡覺,中間只有一個鐘頭休息。在參禪的期間要忘身、忘心、忘世,一切皆忘掉,也就是沒有「我」的存在,也就是一切皆空,到了真空的境界,便生妙有。大家要注意!在修行的時間不可隨便亂講話,不可隨便打妄想,更不可躲懶偷安,就是一分一秒的時間,也要愛惜。所謂「一寸時光,一寸命光」。因此,行也參禪、住也參禪、坐也參禪、臥也參禪;行住坐臥都在參禪,要細心來鑽研,越鑽越透、越研越明。
  
  專心一致堅忍不屈
  
  我們參禪不要怕腰痠腿痛,要拿出金剛的志願來,要用堅忍與恆心來參禪;要恆常不變,堅固不屈,時時刻刻都在努力用功。古來的大德高僧坐了幾十年還在坐,可見修行不是那麼簡單容易,以為今天是牡丹,明天就是蓮花,坐一天就可以開悟,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,參加坐禪。
  
  要如何專一呢?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,或男孩子追女孩子,要像那樣專心一致。能用這種誠心、堅固心,念茲在茲地參禪,則沒有不成功的道理。
  
  坐如鐘,行如風
  
  參禪可修定,參禪這種法門是無為而無不為。表面看參禪是無所作為,實在一個人參禪,就有一個人在法界中幫助正氣伸張。如果每個人都參禪,世界上就沒有戰爭了。
  
  雖然說「久坐有禪」,但真正的參禪,不單只坐才有禪,站著也可以參禪,走路時、睡覺時,同樣可以參禪,所以行、住、坐、臥也在參禪。用功的人不管閒事,時時刻刻照顧話頭,念茲在茲地參「念佛是誰?」參到山窮水盡,參到極點,行、住、坐、臥皆有威儀。
  
  「坐如鐘」﹕坐得穩定,不可以像鐘擺般搖搖幌幌。要端然正坐,眼觀鼻、鼻觀口、口觀心,舌尖頂上顎,有涎液則吞進肚裏去。
  
  「行如風」﹕跑香時如疾風,風颳得上不見天,下不見地,中不見人。因為用功時無人無相,所以上不見天,下不見地,中不見人。慢行時,猶如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
  
  「立如松」﹕站立時,直著腰,軒昂地站立,好像大松樹那樣地直。
  
  「臥如弓」﹕睡覺時,要托腮搭,右脅而臥,作吉祥臥姿勢。
  
  永嘉大師云﹕「行也禪、坐也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,縱遇鋒刀常坦坦,假饒毒藥也閒閒。」達摩祖師曾經有六次遭外道下毒,他明知是毒藥,也嚥進肚裏去,可見他無我相,把生死視作等閒。
  
  人用功時,驚天動地鬼神泣,魔王也震驚;人用功時,魔王無能施其技,所以震驚了。我們若能二十一小時腳踏實地,分秒必爭地用功,必然驚天動地。
  
  我們修行無為法,先從有為法著手,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。跑香是有為,坐香是無為,故說,「無為有為,有為無為;即有為,即無為。有為就是無為,無為就是有為。」
  
  功夫日增煩惱日減
  
  坐禪就是像馴馬師、馴猴師,很不容易的;雖然不容易仍然要坐,勉為其難。在這世間上,你要做哪一件事,都是不容易,很費力的,坐禪亦復如是,必要費一番功夫。你能將狂心野性、癡心妄想制之一處,功夫就會日增,而煩惱也日減。
  
  打坐如抽絲剝繭
  
  我們打坐,正在抽絲剝繭。我們如蠶作繭,被七情(喜怒哀懼愛惡欲﹚六欲所綑。這七情雖不能立刻斷盡,也得一點一點把它減輕。
  
  
  喜﹕不要過份喜悅,一笑就笑到發狂。
  
  怒﹕更不能發脾氣,所謂「星星之火,能燒功德之林」,「千日打柴一火焚」。你坐禪時心平氣和,坐得很平安,一旦發脾氣則百病叢生,週身骨節疼痛,因為瞋火已把菩提樹燒光了。
  
  哀﹕不能過份悲哀不節。
  
  懼﹕心有恐懼,則不得其正。
  
  愛﹕見到美色生愛慾心,見到旁人有好東西便想佔為己有,這都是貪愛心。
  
  惡﹕惡剛與愛相反,愛到極點便厭惡了。欲﹕這包括一切欲念,皆與道不相應。
  
  這七情要一點一點減輕,故要時時勤拂拭。七情減輕到極點便沒有了,這時常在定中,行住坐臥都是參禪,都在用功。這時已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,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。
  
  勝造恆沙七寶塔
  
  「若人靜坐一須臾,勝造恆沙七寶塔」,一須臾,包括無量大劫。無量大劫不離開現前一念;現前一念沒超出無量大劫。能夠靜坐一須臾,這時無人、無我、無眾生、無壽者相,沒絲毫妄想,一念不生,萬緣放下。這時候縮無量劫一念,放一念為無量劫。若能靜坐一須臾,或半個小時,或三、五小時,甚至七晝夜,還是靜坐。這時候真達到內無身心,外無世界,這種功德,比你造恆河沙數七寶佛塔還大。
  
  為什麼?因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,故終歸斷滅。若能達到無身心,無世界,這時自己的般若智慧現前。這種智慧,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嗅之無味,但菩提覺性宛然存在。
  
  若能須臾間,在很短的時間內,無人相、無我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與本來佛性相應。本有佛性能照了諸法實相,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就因為被無明遮蓋,本有的太陽光(智慧﹚不現前,被烏雲遮蓋了,而天昏地暗,於是分辨不清,以是為非,以非為是,認賊作子,顛倒妄想,故流浪生死,拔不出腿來。

文章來源:

  1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4&&id=202&cid=23
  2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5&&id=202&cid=23
  3.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6&&id=202&cid=23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

留言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