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學正眼2 耕雲先生講述 參禪最契機 最穩妥的方法是什麼? 什麼是參禪的大根器?

參學正眼

參學正眼 四、參禪最契機、最穩妥的方法是什麼?

最後一個問題,有很多人問我「參禪最契機、最穩妥的方法是什麼?」我告訴各位,是觀心。

有些人根本是門外漢,他說觀心是古老的禪,達摩祖師那幾代才觀心,到唐朝中葉以後,一花五葉,只見棒喝交馳,擊石火、閃電光,舉拂、擎拳、瞪目、豎指……那些才真夠奇特、奧妙,也才是禪的獨特風格;至於觀心一法,實在是卑之無甚高論,太古板、太簡單,那不是禪。像這種知見的人,永劫不會開悟。

不必說各位開悟、見性了,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那些禪籍,就該知道達摩大師當初傳法給二祖後,想印證二祖的境地,二祖運用了種種的辭彙和表達方式,盡在說心、說性說了一大堆,達摩大師都不置可否,說你這些玩意等於沒講,因為他要的是你見性,不是要你的分別心和知解,要的是你摩訶般若的現量,而對於表層意識的閑知解並不認可。

直到二祖說:我現在已息諸緣。達摩祖師問:是不是斷滅呢?意思說是不是無記、沒有知覺,跟死人一樣?二祖說:沒有無記,明明白白,清清楚楚,不是死人,只是無念,不是不覺。然後初祖才印可說:如是、如是,只此是諸佛所傳心印,善自護持。

我請教各位:如果二祖當初不觀心,怎麼知道已息諸緣?他若不察知自己的心態,又怎麼知道並不斷滅?我們再看看六祖壇經,惠明為了奪取衣缽追趕六祖,因為他是武將出身,當然跑步要比一般和尚高明,別人遠落在後面,他第一個先追到。六祖對他說:衣缽表信,只是法統的徵信,可以力爭嗎?惠明用手提也提不動,然後見風轉舵地說:我不是為衣缽,我是為求法來的。六祖說:你既然為法來,現在坐在那裏,善惡都莫思量,好的、壞的你都別想。調心調了半天,六祖在旁邊觀察,發現他的心態到達有心無念的時候,說道:不思善、不思惡,正與麼時,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?

惠明一聽,恍然大悟,感動得痛哭流涕。他說:我在黃梅幾年,不知道本來面目,現在行者(沒有出家受戒,他只是一個燒火的工人,寺裏的工人就叫行者)就是我的師父啊!六祖說:不必客氣啦!我們都是五祖的弟子,你不能這樣啊!不過惠明還是認他為師,把名字改成道明。試想,離開心態,什麼是禪?

再說六祖從五祖開悟後,五祖以金剛經為六祖印證心態,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六祖遂說:何期自性本自清淨……若不觀心,怎麼知道本自清淨?怎麼知道本自具足?

五祖說: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。試問:不觀心如何「識心達本源」?難道是向外覓佛法嗎?證道歌說「但得本,莫愁末。」只要你認識本心,那些枝枝節節,神通妙用都會次第發露出來的。

我們常說保任,保任個什麼?說管帶,怎麼個管帶法?也只是要你在待人接物、語默動靜之際,要留意自己的心態。顯然所謂管帶不就是秒秒觀心嗎?若不觀心,請問你怎麼管帶?

說到照顧腳下,則又低頭看水溝,其實它的意思是提醒你照顧自己的心態,不要被外物換去了所保任的心態。倘若連這句話都不會,妄議觀心不是禪,那才真是荒謬絕倫。可知唯有觀心,才是修禪最穩妥、最殊勝的方便法門。

大家也知道禪宗有個野鴨子公案。百丈隨侍馬祖散步,前面一群野鴨子飛過,馬祖問:是什麼?百丈說:野鴨子。馬祖又問:到哪里去了?百丈答:飛過去了。於是馬祖把他的鼻子用力捏,百丈痛得大叫。馬祖道:你再說飛過去了!百丈有省。有什麼省?省的只是不該離心外觀,不覺心為物轉。很顯然馬祖是在糾正百丈不觀心而觀野鴨子。

佛學有一個專用的名稱叫做內學,又稱內明。內明個什麼?曰「明自本心,見自本性」。若不觀心,如何明心?不觀到本心綻現,如何見性?

當知唯有觀心才是禪宗的不二法門,禪宗的真血脈。離開觀心就沒有什麼叫做保任,就沒有什麼叫做管帶,也沒有你學禪的入手處。若果成天把公案背來背去、解來解去,儼然是在埋沒祖師心,與禪有什麼交涉?有些人專務解釋公案,什麼拈古啊!評唱啊!古人講的話我們不懂,他唱的比古人講的更晦澀。有的時候我們看古人的話,還可以明白一半,經他這一評唱,我們對那一半也糊塗了。運用這種方法,不但是浪費時間,也浪費了生命,驢年能夠開悟!

我們常說觀心可以入禪,不是一種推斷而是一種實證。禪學研究會成立兩年,明心見性者大有人在。我昨天還跟人家說笑話,說雖然我們不能轉物,但我們可以改變物質的結構式,這雖然是個笑話,但確有太多舉不勝舉的實例,足可證明觀心才是禪的最佳方便法門。

南嶽懷讓大師在六祖身邊追隨了十幾年,有一天六祖驀地問:什麼物?恁麼來?南嶽毫不思索,脫口而出:說似一物即不中。你說是什麼都不對。你想想南嶽大師若不觀心,怎知道六祖在問什麼?憑空而來,根本沒有來龍去脈嘛!突然的:什麼物?恁麼來?是個什麼東西,從哪里來的?你指的什麼嘛?因為懷讓大師秒秒觀心,他知道不是指別處,才立即回答:不論你說它是個什麼都不對。

有太多的地方證明只有觀心才是參禪最契機、最穩妥的修行法門,不肯觀心,絕難入真正的禪。

各位應該知道一個最現實的事實,佛法是內明之學,內明者,明心見性,離開自心、自性,向外求玄,向外找道理,顯然就是外道。

馬祖的大弟子百丈,那個被捏著鼻子喊救命的小和尚,大澈大悟以後,也升座教導弟子,有百丈上堂句,這是很有名的。大家翻翻指月錄,能把他那幾句印在心裏,你就可以說:我即是佛,自他不二,生佛平等了。百丈還有一個下堂句,也含蓄甚深悲心。一個真正說法的人,是可以喚醒別人原本的心態的,是可以使人的無師智、自然智當下發露,而展現出生命的光芒的。百丈說法的上堂句是:

靈光獨耀──只有一片光明,沒有別的。

迥脫根塵──六根六塵與我無關。

體露真常──我的生命的當體就是永恆、就是真實。

不拘文字──這些文字不足以拘限。

心性無染──只要我的心、我的本心、自性,不被污染的話。

本自圓成──本來自己就是圓滿、成功的。

但離妄緣──只要你不黑白(亂)想。

即如如佛──便跟佛一樣。

這叫上堂句。你看說得多麼真實,沒有廢話。

百丈還有個下堂句更絕,什麼是百丈下堂句?他每次講話完畢以後,等大家都散去時,他突然又招呼,喊道:各位!大眾聞聽回頭時,百丈問:是什麼?

是什麼?這三個字就叫下堂句。為什麼問這句話呢?消耗了老和尚半天的精神,每個人接受他的啟發,心靈引起共鳴,這個心態多好,只要留意一下,很清醒,沒有睡著,但是確實是已經離念了。那個時候的心態已經沒有念頭,縱然想來個妄想,妄想也起不來了。當他一問:是什麼?你只要自己一觀心就知道了,只要保持這個心態就已盡修行之能事了。語言文字頂多是指月的手指,並不是月亮本身。

可惜古人與今人大同小異,當百丈問「是什麼」時,大家有的看腳下:我該沒有踩到狗大便吧!有的看旁邊猜想:可能是誰掉了錢吧!誰撿到是誰的,都養成向外尋覓的習慣。如果你是習慣於秒秒觀心,時時內觀,那你就跟懷讓大師一樣,回答「說似一物即不中」了,你就馬上知道應該保任了。

五、什麼是參禪的大根器?

真理是一般的,是普遍的,不是特殊的,不是局部性的,沒有什麼難懂,而且也勿須用懂。各位都具備參禪的根器,什麼是大根器?大信心、大誠懇、大尊敬便是。

我們經常講誠、敬、信、行,大家以為說誠就是有求必應,心誠則靈,不是!誠就是純一。我們讀書經,說「文王純亦不已」。大禹謨「危、微、精、一、中」就是誠,誠就是全感情、全理智、全人格、全生命的投入。

什麼是敬?不是說每天拜拜,洋洋乎如在其上,敬神如神在,不是這回事。敬是不散漫、不隨便、不吊兒郎當、不馬馬虎虎,簡單地講就是很認真、很莊重。如果大家認為嬉笑怒罵、講笑話、罵大街就是禪,吃狗肉、飲燒酒就是禪,那是變調的禪,絕不是常態的禪。

道濟禪師表現的禪是變調的、是降D調,失去C調的莊嚴華麗,不足為法。所以真正的禪是要敬,敬就是不放逸、不散漫、不吊兒郎當,很認真、很莊敬。

講到信,若對於自己親身體驗的、深深感受到的、深得我心又深入我心的法,而不抱定「只此一事實,餘二皆非真」的堅固信念,這叫信不具。不信就是不相應,就是無緣,修學就不能夠成功。

什麼叫做行?古人說:說食不飽。你到我家來玩,我正在吃飯,我問你:吃飯沒有?你說:吃過。其實你沒吃飯,那我坐在那兒吃飯,你在那兒等,結果你就流口水,我吃得很飽,你還是肚子餓,這就是說食不飽,你說吃了,那並沒有飽。所以你要想得到法的利益,一定要行,不但要行,還要發為正行。

有很多人一談到禪,就聯想到指月錄那麼難懂。那些不是要你懂的!是要你悟。我已經給你們割破了一個謎題──庭前柏樹子,大家明白了吧!它是引發、激起你契合佛法的心態,而不是給你什麼知識。什麼是祖師西來意?講一番道理,對你有什麼用?沒有用的。

禪學研究會成立已經兩年,我看在座的各位,每個人都是福智具足,都是大菩薩相。也許你謙虛地說:我不敢!沒有什麼不敢,菩薩就是人,菩薩跟人不同的就是無私無我、大慈大悲而已。

各位有很高的學歷,有很豐富的同情心,各位也都決心追求真實,現在有很多光明磊落的朋友來和我們一齊同見同行,今天的成果已在許多會友們的心地上顯現出來了,我今天有機會跟各位報告一下禪的一般概念,非常高興。我們大家共同來參學安祥禪,什麼叫參?參就是參詳,參就是商量,我非常樂意跟各位共同來參詳。願大家都達到生命的圓滿。

謝謝各位!

文章來源 :

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4&&id=525&cid=23 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5&&id=525&cid=23

留言

發佈留言